近年來,我國的柴油供應一直十分緊張,鬧油荒的事幾乎年年發生。今年年初,南方遭到罕見的冰雪襲擊,5月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更加劇了這種供應緊張狀況。從6月開始,中石化、中石油等國有石油企業,一方面調減乙烯、汽油等產品產量,加大柴油產量,另一方面開始從國外緊急進口柴油。
楊元一說:“我國的農業生產、海運和內河航運、發電、鐵路、高速公路運輸等使用的柴油量很大,柴油、汽油消費比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大規模發展柴油轎車不現實?!倍鴹钤坏牟肯?、中國石化集團科技部副主任徐惠則進一步解釋了楊元一“適度發展”一詞的真實含意:作為一個汽車大國,柴油轎車搞一點就可以了?!氨热缯嫁I車保有量的10%,或者再多一點,但絕不贊成歐洲人提倡的50%多的比例。如果那樣,我們的柴油供應承受不了?!?/P>
看來,我國是否發展柴油轎車,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品種問題,而成了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成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
排放標準加嚴 柴油轎車難發展
第二種方法是使發動機處于氮氧化物生成少,顆粒物生成多的工作狀態,通過加裝顆粒捕集器,達到減少顆粒物生成的目的。這套裝置通過二次燃燒的方法減少顆粒物,存在的問題同樣是體積大,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是怕硫。一旦硫中毒,顆粒捕集器就會失效。
莊副教授說,與汽油機相比,轎車柴油機的價格要高出兩萬多元。實施歐Ⅳ、歐Ⅴ排放標準后,汽油機只要提高已有的三元催化轉化器的性能及更好地匹配優化即可達到標準,成本增加不多。而柴油機必須安裝更復雜的后處理裝置,才能達到標準要求,這使柴油機的成本進一步提高。而且,安裝一套體積龐大的后處理裝置,對轎車而言,還存在著空間不足、重量增加的問題。
柴油機前景難料
今年4月23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的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研討會上,科技部節能與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指出,汽油機技術可望實現重大突破,10年內可實現20%以上的節油水平。而柴油機技術進展不大,在達到歐Ⅴ排放標準以后,與汽油機相比優勢已經不大。他認為,目前,世界內燃機技術出現了向混合發動機發展的趨勢,就是汽柴油兩種燃料以及電控、共軌、預燃、壓燃、缸內直噴等技術混合應用到一臺發動機上。
多年從事發動機排放研究的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博士生導師、中國內燃機學會油品與清潔分會主任王建昕告訴記者,三四年前,他就開始思考我國轎車該不該走柴油化道路問題。他的結論是:隨著排放法規的不斷加嚴,我國發展柴油轎車一定要謹慎。他的這一認識,得到國外專家的支持?!?年前,德國一位教授來訪,我們探討了這一問題。他贊成我的意見,說當排放標準發展到歐Ⅳ、歐Ⅴ階段時,汽油機可能會回潮”。去年,著名的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FISITA)的會刊《汽車工程師》(Auto?鄄motive Engineer)上登出了一篇研究性文章,題為《返回汽油機》(Return to Gasoline),開始探討由于柴油轎車成本高,而導致歐洲汽油轎車市場占有率逐漸回升的問題。
據王建昕介紹,由于缸內直噴汽油機(GDI)以及均質混合氣壓燃(HCCI)等新技術的出現,目前國際上正在討論汽油機、柴油機技術走向融合的可能性?!啊y一式內燃機和寬餾份燃料’,可能是使汽柴油機技術走到一起的未來之路?!彼f。
莊副教授還告訴記者一條信息:歐洲計劃2010年討論取消對柴油轎車的補貼問題。
很明顯,現在,歐洲汽車業已經開始研究柴油轎車是否還能發展的問題。對于中國汽車業而言,至少在這個時候,柴油轎車還不應該成為產業發展的方向。 (本文來源:中國汽車報 )
下一篇:以知識產權之名行商業競爭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