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車標準調整要守住“硬門檻”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3月14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正是“研發投入比例不低于3%”等硬性規定,將大量的合資車企產品剔除出公務車市場。
全國“兩會”上傳出了公務車改革的新消息:一般公務用車中,轎車采購標準將再次下調,從原來的“1.8升,18萬元”調整到“1.8升,16萬元”,用于一般公務的轎車不能超過這一標準。新標準預計將在全國“兩會”后實施。這意味著2011年11月由工信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共同制定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需要修訂。正是這份文件規定了“雙18”標準。
公務轎車采購標準下調兩萬元,估計是為了更好呼應中央改作風的相關規定。但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將作哪些整體性的修訂?
眾所周知,去年初工信部曾根據這份管理細則,發布了《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入圍的400多款車型都是自主品牌。但這份目錄意見稿最終未能正式出臺而作廢,其中一個原因估計是受到了國際汽車巨頭和合資公司的抵制。有外媒在去年12月底就曾披露,公務車采購目錄會進行調整。而最終這份目錄確實流產,現在,公務車采購管理規也確實要進行修訂了。
在我看來,這份細則的可貴之處,不僅是將公務車標準降低到“雙18”,而是在于規定,有資格申報公務車采購目錄的車企,必須“具備持續的整車技術研發和產品改進能力,設有產品研發機構,近兩年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以及“申報企業應擁有申報車型的產品工業產權、產品改進及認可權、產品技術轉讓權及國內外市場銷售權”。
正是“研發投入比例不低于3%”等硬性規定,將大量的合資車企產品剔除出公務車市場,因為合資公司自身的研發投入比例一般不太大,更多是依賴外方股東的研發,而自主品牌廠家研發投入一般都會超過3%的比例。而這樣的規定,是相當公平合理的“游戲規則”,它并沒有簡單否定外國汽車品牌進入公務車市場的資格,而只是設定了一個明確的門檻。
現在,公務車采購標準可以下調,但對于研發投入比例這些核心原則,必須守住。否則,“雙18”標準的下調看起來只是一種調和各方的妥協而已,而這是相當有可能的。
從市場角度看,自主品牌汽車孜孜以求成為公務用車,以至更為重要的高級“官車”,不僅是為了提升銷量(市場容量并不會很大),更主要的是為了做品牌。這就需要自主品牌充分提升品質,打鐵還需自身硬,否則最終都會無功而返。
在政策的目的上,鼓勵公務車采購自主品牌以“扶持民族汽車工業”的理由有些過于宏大,顯然不如“改作風、輕車簡從”來得更直接。對于汽車消費使用來說,“改作風”改的就是面子觀,可以從官場做起而影響公眾,使汽車消費不再簡單以洋品牌、土品牌區分,而要真正衡量產品價值高下;也不再好大惡小,而要更加重視實惠節能的產品,這從客觀就會惠及能夠提供更好性價比的一些自主品牌汽車。
這是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的。從韓國的經驗看,韓國本土品牌汽車之所以受他們國內消費者青睞,除了有些被我們想當然的愛國主義之外,也是因為在中低端汽車市場,韓國汽車產品更為實惠,讓其他品牌的產品難以插足。
而對于鼓勵公務車更多采購自主品牌,除了借“改作風”之名進行輿論的鼓吹之外,依然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規則,而這就是早已制定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必須盡早落實。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