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朗世再談合資自主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3月19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3月12日,在上海舉辦的86上市會暨一汽豐田10周年慶典上,一汽豐田常務副總經理田聰明高調宣布了一汽豐田合資自主命名“朗世”,英文為“RANZ”,“朗世”品牌標識也同時亮相。田聰明透露,“朗世”品牌首款車型為純電動車,其概念車將在下月上海車展亮相。
而之前也爆出華晨寶馬的合資自主品牌命名為“之諾”將鎖定為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
就在一汽豐田高調宣布合資自主計劃的同一天,遠在德國的奧迪2013新聞年會上,奧迪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對中國媒體表示,奧迪在中國市場不學寶馬,沒有合資自主的計劃。
實際上,中國汽車市場是否需要合資自主這個話題一直爭論激烈,但大部分人持批判態度。從目前已經上市的合資自主車型看來,只是對合資品牌淘汰車型簡單地修修補補,然后換個車標而已。中方研發人員能做的也只是根據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和喜好進行外觀、內飾的改進,政策制定部門當初設想的核心技術一點兒沒換回來。實際上仔細想一想,跨國車企在中國的一切活動都是奔著商業利益去的,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他們不是中國的企業,沒有責任、也不可能把屬于本國的核心技術教給外國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個簡單的道理誰都明白。因此,掌握核心技術、實現中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還是要依靠本土汽車品牌。
實際上,從跨國車企本身來看,是否推出合資自主也是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面對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的巨大商機,一定要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日漸成熟,需求也開始多樣化,簡單地拿老車型糊弄事兒,消費者也不會買賬。從目前已經上市的合資自主車型看,理念S1、啟辰D50也并沒有多暢銷。如果合資自主做不好,對母品牌反而是個削弱。
相比來說,筆者還是比較傾向于奧迪的做法。雖然奧迪沒有提出要創造一個合資自主品牌,但其一直秉承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實際上就是扎根中國的做法。何為“全價值鏈本土化”?一汽-大眾總經理安鐵成給出的答案是:在奧迪全球統一標準的基礎上,實現產品研發、零部件采購、產品制造及營銷服務在內的全產業鏈本土化。一款車在中國生產,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價值體現在中國市場上,它就是一個本土化的產品。這個實實在在的做法,比那些披著自主外衣,卻換湯不換藥的合資自主企業最起碼要誠實得多。
近日一條有關合資自主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某大型汽車集團為了滿足政府公務車采購自主品牌的要求,竟然拿合資企業中一款馬上被淘汰的車型換成其合資自主商標,向政府爭取采購合同。這種做法得到了不光是業界還有很多老百姓的不滿。合資自主到底該不該要,要什么樣的合資自主,應該是有關部門好好思考的問題。孫金鳳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